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端化丁基橡胶在路上

[《中国石油和化工》2024年第12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5/3/3


丁基橡胶作为第四大合成橡胶品种,是由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通过低温阳离子共聚制备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卤化丁基橡胶是丁基橡胶卤化(加氯或加溴)改性后的产品,主要有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两种。卤化丁基橡胶不仅保持了丁基橡胶优良的气密性特性,而且还克服了丁基橡胶硫化速度慢、与其他胶种相容性差等缺点。由于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老化、气体阻隔性和阻尼性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丁基橡胶作为第四大合成橡胶品种,是由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通过低温阳离子共聚制备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卤化丁基橡胶是丁基橡胶卤化(加氯或加溴)改性后的产品,主要有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两种。卤化丁基橡胶不仅保持了丁基橡胶优良的气密性特性,而且还克服了丁基橡胶硫化速度慢、与其他胶种相容性差等缺点。由于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老化、气体阻隔性和阻尼性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生产装置集中 全球产能低速增长

丁基橡胶主要用于轮胎的内胎和硫化胶囊制品;而卤化丁基橡胶主要用于轮胎的气密层和医用瓶塞。少量的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也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汽车部件、密封剂、黏合剂和建材制品等。

据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燕鹏华介绍,截至2022年,全球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相对集中,分布在10个国家的18套丁基橡胶工业装置,全世界的总产能约为201.6万吨/年。丁基橡胶10个生产国分别为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英国、俄国、沙特阿拉伯、中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在18套生产装置中,只有俄罗斯西泊尔与印度信诚采用溶液聚合生产工艺,其余装置均采用淤浆工艺进行生产。目前,只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4个国家拥有卤化丁基橡胶的核心生产技术。在全球现有的生产装置中,采用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专利技术的有7套(包括2套日本公司的橡胶生产装置),其中可产卤化丁基橡胶的装置为6套,占全球总产能的43%;采用阿朗新科公司生产技术的装置均可生产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占世界总产能17.4%。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和阿朗新科公司的高端卤化丁基橡胶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

2024年,全球丁基橡胶的产能为212.6万吨,生产和消耗量估计为120万吨,未来几年会持续低速增长。东北亚和北美是丁基橡胶的领先消费者。2023年,我国丁基橡胶表观消费量为49.9万吨。国内丁基橡胶的表观需求量远高于产量,产品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国丁基橡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产量很少,主要以进口为主。燕鹏华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丁基橡胶的产能将达到235万吨,中国的产能将超过73万吨,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以印度为首的印度次大陆对丁基橡胶的消费将超越西欧,成为第三大的消费地区,随后是东南亚地区。

进口依存度高 高端产品依旧空白

20182023年,我国普通丁基橡胶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仍在34%以上,卤化丁基橡胶更是在60%以上,进口依存度仍然相当高。据燕鹏华介绍,近10年间,我国丁基橡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德国阿朗新科公司、中国石化公司、浙江信汇公司和俄罗斯NKNK公司等。近年来,来自新加坡的丁基橡胶增幅较大,产品来自20136月朗盛公司在新加坡投资的10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20186月,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的14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其主要目标市场也是中国。自从我国开始对来自美国、欧盟及新加坡的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调查,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新加坡的丁基橡胶货源有所减少,但沙特和加拿大货源有所增加,国内装置开工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带动了轮胎产业快速发展,我国丁基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也不断增长,从2005年的15.46万吨增长到201942万吨。

我国丁基橡胶装置技术均来自国外,主要以中试技术为主,并非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因此产品始终没有跻身高端领域。

我国进口的卤化丁基橡胶主要来自美国、新加坡和比利时等国家;进口海关主要集中在青岛、上海和南京等地;进口地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等省份。我国丁基橡胶也有部分出口,但量比较少。2005年出口量为1万吨,2010年为0.97万吨,2019年为1.76万吨,2023年为1.41万吨,出口量一直持续在低位。

从需求端来看,燕鹏华介绍,国内消耗的丁基橡胶约84%用于内胎、硫化胶囊的制造,11%与卤化丁基橡胶共混用于医药瓶塞和其他医用品,仅5%用来制造胶管、胶带、黏合剂及密封剂和减震阻尼材料。约90%的卤化丁基橡胶用于轮胎气密层的生产,其他10%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医药瓶塞等制品。

国内对外宣布筹建的丁基橡胶装置包括山东京博和浙江信汇的2套,产能达到30万吨年。其中,浙江信汇计划建设三期产15万吨年丁基橡胶及卤化丁基橡胶装置,现已进入评审、招标阶段。山东京博计划建设15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装置。国内及亚洲地区丁基橡胶供应量明显增加。

市场空间较大 开发高端品时不我待

燕鹏华表示,在我国周边,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沙特的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24万吨/年,阿朗新科公司在新加坡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10万吨/年,日本橡胶公司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17.3万吨/年,俄罗斯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25.3万吨/年,印度信诚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1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86.6万吨/年。再加上中国本土50万吨/年的产能,以及山东京博和浙江信汇各自筹建15万吨/年丁基装置,相对于我国约50万吨/年的需求显然已经严重过剩。由于技术及产品质量问题,国内丁基橡胶产能未完全释放,近5年平均进口量超过25万吨/年,卤化丁基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60%。“从高端领域切入丁基橡胶产业,推动技术及产品的升级换代,高端产品依然有市场空间。”燕鹏华谈到。

2018年,商务部发布公告,裁定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存在倾销,决定自2018820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23.1%~75.5%,征收期限为5年。这一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产业争取了持续发展空间。

“国内虽然已经具有50万吨的丁基橡胶产能,但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不成熟,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性能不足等原因,生产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应用领域互相竞争,总体上市场占有率并未达到理想水平。”燕鹏华如是说。

据了解,浙江信汇和山东京博扩建装置投产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未来新建常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的可能性减小。

展望未来,燕鹏华指出,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已不可避免,产能淘汰成为必然。此外,未来甲基叔丁基醚禁用将导致异丁烯大量过剩,大量甲基叔丁基醚和异丁烯装置转型不及时,将造成丁基橡胶原料供应激增,价格下滑。“这会刺激资本市场投建以异丁烯为主要单体的聚异丁烯基弹性体装置。因此,未来装置必须开发个性化、高端丁基橡胶产品,争取市场份额。”燕鹏华说。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