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 2024年02月28日], 国研网 发布于 2024/2/28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政办发〔2024〕9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8日


  


  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


  2024年2月




  目录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成效


  1.政策制度更加优越


  2.生产经营亮点频现


  3.研发能力稳步提升


  4.医养保健优势凸显


  5.国际合作更加耀眼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机遇


  1.潜力巨大的傣医药品牌


  2.丰富的健康产品原料资源


  3.较强的科技研发力量


  4.优越的产业发展条件


  5.势头强劲的保健养生产业


  二、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2.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3.强化创新、重视融合


  4.开放合作、跨越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指标


  三、产业布局


  (一)总体布局


  (二)一园区、二平台、三基地建设布局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傣医药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突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跨越发展


  (三)培育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产业发展


  (四)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注重规范管理,推进健康产品原料集散地建设


  (六)提高加工制造规模、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七)立足优越区位,构建面向国际的商贸物流体系


  (八)发挥旅游优势,促进产业与多业态融合发展


  五、重点工作


  (一)傣医药宣传推广工程


  (二)傣医药龙头企业培引工程


  (三)傣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工程


  (四)傣医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五)傣医药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六)傣医药商贸物流体系构建工程


  (七)傣医药保健养生基地建设工程


  (八)傣医药国际合作促进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重点工作


  (二)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发展氛围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


  (四)鼓励创新发展,集聚科技动力


  (五)助推金融赋能,拓展融资渠道


  (六)聚优势挖需求,推进项目开展


  (七)监督执行落实,加强评估督导


  生物医药产业是许多国家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并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部署,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难得的发展机遇。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云南省重点推进和发展的产业,对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物医药强省建设战略任务,指导推进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期间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根据《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2021—2025年)》等要求,结合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成效


  西双版纳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16〕133号)及《关于印发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云科社发〔2018〕5号)要求,持续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以傣医药为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集研发、种植、生产、商贸、物流、教育、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政策制度更加优越。基于西双版纳州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民族医药资源优势,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针对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定出台了《西双版纳州傣医药南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西政发〔2017〕11号)、《西双版纳州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西政发〔2017〕22号)、《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西政发〔2017〕71号)、《西双版纳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傣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西政办发〔2017〕110号)、《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系列有效工作举措,为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生产经营亮点频现。围绕把西双版纳州建设成为集科研开发、中试孵化、药材种植、生产销售“四位一体"的天然生物医药原料基地和傣药南药产业化基地,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傣药材种植、傣医药产品精深加工,研发中药制剂、保健产品等。确定了砂仁、石斛、薏苡仁、墨西哥薯蓣、珠子草、肾茶、龙血树、沉香、红豆杉等9个产业化建设品种。2021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8.8万亩,同比增长2.56%,农业产量1.30万吨,同比增长34.02%,农业产值9.12亿元,同比增长22.42%。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砂仁20.17万亩,其次是沉香3.34万亩、石斛2.7万亩(铁皮石斛0.88万亩,普通石斛1.82万亩),上千亩以上的有生姜、薏苡仁、黄精、三七、重楼。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着重推进金毛狗脊种植研究推广,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州内版纳药业、柬龙制药、雨林制药等制药企业拥有国家准字号药品达47个,其中:傣药品种5个。投入生产、销售双姜胃痛丸、珠子肝泰胶囊、龙血竭胶囊、肾茶等品种17个,研发了多款系列保健产品。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研发43个院内制剂,其中14个品种进入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调剂使用。华坤生物研发的橡胶树种子油产品实现生产销售,并为系列健康产品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雨林制药、苦口生物、煌雅傣公司正在布局更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及加工生产线,推进龙血竭、熊胆粉、跳蚤草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


  3.研发能力稳步提升。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建成了“西双版纳州傣药南药重点实验室"和“西双版纳州傣药南药研究检测中心"2个州级重点实验室。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先后挖掘整理7000多个傣医传统经方,编撰出版《嘎比迪沙迪巴尼》等傣医专著50余部;研发的43种傣药制剂、11种特色诊疗技术获许进入云南省医保药品报销目录;101个傣药地方饮片标准获省药监局批复。版纳药业搭建了“西双版纳景洪傣药南药星创天地"平台。华坤生物与中国工程院谭天伟院士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神农生物建立了“杨得坡专家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州傣医医院分别研发的2个1类创新药物获临床研究批复。煌雅傣公司研发的跳蚤草系列产品实现成果转让和生产销售。基于傣药理论、重点中(傣)药材品种、橡胶、茶叶等优势经济作物,研究开发了橡胶树种子油、大益益原素、云砂仁袋泡茶、龙血竭牙膏等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健康产品,彰显了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


  4.医养保健优势凸显。抓住西双版纳州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机遇,充分挖掘利用傣医药,在临床诊疗和傣医药研究方面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成立了西双版纳傣医医疗集团,推进中(傣)医药与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州傣医医院开展“暖雅"“烘雅"“咱雅"等多项傣医传统特色疗法,傣医睡药疗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定的9项傣医适宜技术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州傣医医院建设项目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承创新项目资助建设资金约1亿元,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及景洪市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等有序推进。建设了国际健康城、勐巴拉国家旅游度假区、勐景来文化旅游基地等一批与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相结合的医疗、康养、疗养、旅居、养生度假等健康旅游园区(基地)。


  5.国际合作更加耀眼。与周边国家传统医疗体系一脉相承的傣医医疗技术,已使西双版纳傣医药及其制剂在东南亚国家享有较好声誉。“一带一路"国际传统医药联盟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在西双版纳成功举办国际性传统医药会议,为16个国家的34个成员单位提供了国际一流的创新合作平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医学院、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建立了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国际大通道"优势,积极为中药材进口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业务量呈上升趋势,品种日趋多样化。在2021年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州傣医医院研发的百解胶囊(雅解沙把)、五宝胶囊(雅解哈吨)、灯台叶止咳合剂(雅罕唉喃)、外用追风镇痛酒(劳雅打拢梅兰申)4款傣药制剂及煌雅傣公司生产的雨林芳牌防蚊抑菌系列产品作为云南民族医药健康产品的代表,亮相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馆,受到参会嘉宾关注。西双版纳傣医医疗集团探索建立傣医药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推动傣医药服务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及大湄公河次区域,持续提升了傣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在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下,近年稳步发展,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及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我州药用植物资源共有2800余种,占云南省6157种的32%,居全省16个州市之首。2019年新出版的《中国傣药志》共收录傣药品种1666种,已开展现代研究品种仅600余种,全州制药企业获得国家准字号药品47个,已投入生产、销售的仅有11个,对傣族习用的226种(含变种)药食两用植物、《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中的18首傣医药经典方剂、医疗机构制剂和非药健康产品等开发应用不够,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缺乏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傣医药系列品牌。


  2.基础建设条件不足。四大民族医药中傣医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缺地方立法保护、药食同源目录大全及完整全面的傣药南药质量标准体系。境内部分傣药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规模化种植的单品有限,供给不足。全州中药材进出口流通市场发展滞后,通关流通渠道仅有勐龙镇240号中缅口岸,勐龙口岸园区尚未建成中药材交易市场。


  3.傣医药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全州目前未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傣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缺可复制推广的标准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示范运用,导致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不紧密,未形成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的现代化产业成链成群生态体系。


  4.傣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全州有中央、省科研院所5家,州傣医医院1家,滇西大傣医药学院1家,州内傣医药人才政策与中央、省驻州单位没有完全实现政策资源共享,尚未满足“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强、用得好"的专业人才智力支撑需求。


  (三)发展机遇


  1.潜力巨大的傣医药品牌。傣医药是国家认定的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引发关注、吸引研发和因某个品种、某个企业,快速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潜力。西双版纳州是我国傣医药传承发展的主要区域,政府积极促进傣医药研发及在医疗、养生保健领域的运用,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依托傣医药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统医疗体系一脉相承的优势,更易联络集聚国内外专家团队,为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服务;更易研发推出药品、保健品、健康服务项目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更易吸引内外投资,培育支撑产业发展的企业主体。


  2.丰富的健康产品原料资源。西双版纳州是我国著名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州内药用植物资源共有1715种,占云南省4758种的36%,居全省16个州市之首,其中,全国重要资源普查的395个重点品种,仅西双版纳州就有208种,占全国52.66%。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健康产品原料,为西双版纳打造生物医药具有特别吸引力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3.较强的科技研发力量。西双版纳州拥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两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5个省级研发机构,省内外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对西双版纳情有独钟,与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已形成较多的科技交流合作,在生物医药(傣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明显成效。


  4.优越的产业发展条件。西双版纳州拥有我国稀有的热带气候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特色傣医药,浓郁的傣民族文化,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是云南重点打造的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突出的旅游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等,为招商引资壮大企业主体,推进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医疗保健、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及特色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构建健康产品国内外销售渠道和营销平台,促进生物医药与各类优势资源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玉磨铁路、中老高铁、昆曼高速、澜沧江—湄公河及沿边高速公路等便利的对外通道,将为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辐射南亚东南亚、拓展国外市场、实现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5.势头强劲的保健养生产业。保健养生服务业对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西双版纳州立足优势、重视发挥傣医药保健养生的作用,突出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支持研究开发保健食品、药食同源绿色食品,推广傣医特色诊疗保健技术,打造避寒疗养基地、医疗旅游区、康养度假区、医养康养小镇、康养旅居“第二居所",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积极促进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与优势资源的融合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健康云南"建设背景下,养生保健产业有望成为支持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强化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借助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生物医药(傣医药)作为西双版纳州重要产业部署推进。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区位、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优势,聚焦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养殖)、傣药及保健产品生产、商贸物流、保健养生四大领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利用先进技术,发展新业态,促进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跨越发展。深化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引智,加强科技研发基地、药材种植基地、生产制造园区、商贸物流基地、养生保健服务基地建设,促进健康产品发展和龙头企业培引,构建连接省内外、辐射南亚东南亚,傣医药特色明显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为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云南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为实现跨越发展,实施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创新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以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目标、问题、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发挥自治州政策优势,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基础平台建设,壮大市场主体,引导、激励各类社会资源合力推进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强宣传研发,提高傣医药社会知名度。立足西双版纳州资源、区位、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依托傣医药理论、经方验方、道地药材等,注重药品研发的同时,突出促进非药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产品发展;重视产品(服务)质量和标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生物医药(傣医药)健康产品(服务)知名品牌。


  3.强化创新、重视融合。推进具有特别吸引力的“中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发基地"建设,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围绕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生物医药(傣医药)与各类优势资源的融合发展,突出发挥商贸、旅游、康养等促进带动作用。鼓励运用先进技术,研发高品质产品(服务),推进高端医疗、健康商城、休闲养生、健康旅游等业态发展,促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健康产品推广交易平台。


  4.开放合作、跨越发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强化依靠外部力量,快速提高产业发展基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着力培引生物医药领域种植、生产、经营企业,打造科贸交流、研发生产、健康旅游基地,培引科技研发机构、创新团队及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傣医药传承人。策划、吸引外部投资,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充分借鉴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注重科技支撑引领,商贸促进带动,健康产品研发,突出园区平台基地建设,立足现状,破解产业指标数据制约,以目标为导向,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提高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把西双版纳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傣医药核心发展区、具有特别吸引力的生物医药科技研发生产基地、南亚东南亚有影响力的健康产品国际贸易区和世界知名的保健养生天堂。


  2.具体指标:到2025年,全州生物医药(傣医药)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9亿元、第二产业9亿元、第三产业20亿元、中傣医疗机构收入12亿元。


  三、产业布局


  (一)总体布局


  结合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产业发展基础等情况,聚焦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养殖)、傣药及保健产品生产、商贸物流、保健养生四大领域,坚持以科技引领、以商贸促进、以康养带动、以健康产品研发为重点、以园区平台基地建设为亮点,按照“4188"的布局促进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跨越发展,推进构建西双版纳连接省内外、辐射南亚东南亚,傣医药特色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实现4大目标——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傣医药核心发展区、具有特别吸引力的生物医药科技研发生产基地、南亚东南亚有影响力的健康产品国际贸易区、世界知名的保健养生天堂。


  开展1项行动——针对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各细分领域,突出部署开展“生物医药(傣医药)园区平台基地建设行动"。


  突出8大任务——傣医药宣传推广、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原料集散地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商贸物流体系、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实施8大工程——傣医药宣传推广、龙头企业培引、健康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商贸物流体系构建、保健养生基地建设、国际合作促进等重点工作。


  (二)一园区、二平台、三基地建设布局


  一园区:


  ——傣医药及保健产品生产制造园区:以景洪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集聚区勐养片区建设为重点,勐海、勐腊特色产业园区为补充,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及保健产品生产和制造工业园区建设。


  二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以景洪市为核心区,推进各类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建设,着重推进建设傣医药健康产品国际研发中心,现代傣医药研究中心、傣医药共享制剂中心、生物医药(傣医药)检验检测等创新研发平台。


  ——国际商贸平台:在景洪市核心区,促进各类商贸交易平台建设,着重建设能够形成较大影响力的西双版纳健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健康产品数字化推广交易平台。在勐海、勐腊核心区,以打洛口岸、磨憨周边为重点,着力建设中药材、健康产品交易市场(商城)。


  三基地:


  ——傣药及健康产品原料基地:以“云药之乡"景洪市为龙头,带动勐海、勐腊两县,大力发展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养殖)业,推进在适宜区域建设一批生物医药(傣医药)及健康产品原料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


  ——商贸物流基地:以中老铁路和沿边高速公路延线为重点


  区域,着力建设以境内外药品流通、药材交易、特色健康产品销售、生物医药产业展会为主的商贸物流基地。


  ——特色诊疗及保健养生宣传体验基地:依托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养生、养老、文体运动、休闲旅游单位等,以傣医药文化、特色诊疗、保健服务、健康膳食等为重点,着力在全域建设一批傣医药科普宣传、康复、养生、保健等基地。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傣医药知名度和影响力


  充分利用傣医药作为“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品牌优势,以宣传推广促产业发展,对傣医药宣传工作进行全面谋划和督促落实。打造傣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发掘傣医药文化资源,培育傣医药特色产业,促进傣医药产品及保健知识、特色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傣医药临床、科研、教学、标准、药材种植、医药保健品加工销售、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度挖掘,突出宣传,打造亮点,促进形成若干令人难忘的傣医药品牌的健康产品和特色诊疗保健服务产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及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拓展傣医药文化与国内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合作交流,提升傣医药在国内及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争取2025年底前,建设有影响力的傣医药文化宣传、应用、体验基地2个以上;傣医药在州内医疗保健、养生养老体系获得广泛应用,傣医药成为西双版纳州的代名词。


  (二)突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跨越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产业增量、提高产业发展基数、实现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突出发挥区位、资源、环境、自治州等优势,重点策划一批生物医药(傣医药)招商引资项目,加强项目宣传推介。重点推进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加工,药品(仿制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制造,医药保健品商贸物流基地,特色诊疗及保健养生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政府、专家、企业、协会、会议等各种渠道,加强与外部相关企业、投资人的交流合作对接,着重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吸引各类企业、各类资金入驻投资发展。重视以商招商、以产业链完善招商、以重大需求招商。强化服务意识,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用地、融资等难题,增强企业信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争取在2025年底前,引进各类生产经营企业5户以上、启动实施5个以上重大工程项目。


  (三)培育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产业发展


  强化依靠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识,以更有力的政策举措支持企业发展。统筹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商务、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相关专项资金,用足用活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持续实施各级政府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的制度,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创业干事的社会氛围。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着力推进生产加工园区、企业孵化器等建设,着重培育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加工,药品、保健品生产,医药健康产品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和消费使用医药健康产品的重点医疗机构及保健、养生、养老、旅游、文化等服务型企业。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促进建立研发中心,组建创新团队,建设创新联盟,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鼓励支持企业组织策划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争取2025年底前,培育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以上。


  (四)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认识,突出以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强化特色制剂产品研发,提升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提高生物医药(傣医药)健康产品附加值。注重发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作用,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研发、检验、检测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以傣医药为主的民族药研究中心、傣医药制剂中心及检验检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质量评价等重要研发平台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鼓励州内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创新团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傣医药理论及创新运用研究。着重部署推进“西双版纳健康产品国际研发中心"建设,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品、各类非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发挥资源、区位、旅游、文化等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科技研发机构入驻西双版纳州发展。支持培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傣医药传承人才,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研发的内在动力。争取2025年底前,吸引知名科技研发机构入驻发展,研究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把西双版纳打造成具有特别吸引力的中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科技研发地。


  (五)注重规范管理,推进健康产品原料集散地建设


  依托资源、区位优势,把西双版纳州建设成为国内及南亚东南亚知名的健康产品原料生产贸易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加强阳春砂仁、铁皮石斛、肾茶、黄精、沉香等优势品种或傣医药常用品种的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质种源筛选、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及药材加工和健康产品研发。支持有实力的生物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中(傣)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着重推进建设一批中(傣)药材良种繁育基地,GAP标准化种植基地,饮片加工炮制基地,傣药材科普、旅游、观赏、体验种植基地,加强与相关方对接,促进中药材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重视推进橡胶林下药材种植研究,注重发展金毛狗脊、跳蚤草等以工业产品生产需求推动药材品种的发展。加强药材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推进绿色、生态高品质药材加工生产,促进傣药材质量标准制定。鼓励建设傣药材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使用全程追溯体系。争取2025年底前,中(傣)药材等原料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培育形成阳春砂仁、石斛、肾茶、金毛狗脊、跳蚤草、熊胆粉、橡胶树种子油等若干特色知名健康原料产品。推进建设2-3个规模化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中药材加工基地,1个中药材交易市场。


  (六)扩大加工制造规模、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大力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工业发展。建立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关注生产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挖掘优势,组织策划傣医药生产加工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州外企业、社会资本到西双版纳州投资建厂。结合州情实际,在注重中(傣)药品研发的同时,重视推进中药饮片、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仿制药及各类非药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重视推进专业化加工生产园区建设,为生产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便利条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并把园区建设作为改变生产企业少、生产制造能力弱、产业发展基数小的重要举措。争取2025年底前,培引1~2家医药工业企业,推进1个以上医药保健产品生产制造园区形成更好发展态势。


  (七)立足优越区位,构建面向国际的商贸物流体系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注重发挥区位、旅游优势,背靠国内、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部署推进健康产品国际贸易区建设,促使商贸物流成为带动促进中(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进医药批发、零售品牌企业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鼓励州内外商贸流通企业销售州产健康产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与原料种植企业和药品、非药健康产品生产企业构建产销联盟,为生产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发展与国内外交流合作的专业化机构,举办各类研讨、交流、展销活动。鼓励州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省内外商贸流通企业,带领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着重推进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协调解决制约药材进出口贸易的问题,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西双版纳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医药保健品国际贸易中心,依托口岸优势及中老铁路、昆曼高速、澜沧江-湄公河及沿边高速公路对外通道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和国内外商贸。以市场体系建设、商贸国际化发展为重点,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的生物医药(傣医药)国际化商贸物流体系。争取2025年底前,重点推进建成并运行西双版纳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医药保健品国际贸易中心、医疗器械国际交易市场、健康产品数字化推广交易等商贸平台,使西双版纳州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健康产品国际贸易区。


  (八)发挥旅游优势,促进产业与多业态融合发展


  重视借助优势产业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风景名胜区、度假区,疗养康复、旅居养生等基地(庄园),加快与生物医药(傣医药)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医疗保健、旅游、养生养老、文体运动等成为促进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行业。让旅游业形成的数量巨大的游客成为宣传促进傣医药发展的重要力量;让世界旅游名城成为促成招商引资引智,吸引生物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知名专家团队合作发展,投资经营的重要因素;让健康旅游为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康复疗养、旅居养老、健康旅游等多种业态的发展,把西双版纳州建成世界知名的保健养生天堂。争取2025年底前,建成2个以上国际高端医疗中心,重点建设10个以上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基地,打造5个以上有吸引力、高知名度的健康旅游项目。


  五、重点工作


  (一)傣医药宣传推广工程


  1.推进宣传机构和平台建设。推进在宣传部门设立傣医药宣传推广机构,统筹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利用“泼水节"等重大节日,设立傣医药宣传日,使其成为州内一项年度宣传、体验傣医药的特色节日;定期组织傣医药论坛,开展国际交流、研讨、商贸交流的活动;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傣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着力建设、打造如傣医药博物馆、傣医药健康城等展示、宣传,应用、体验傣医药的重要公共场所10个。积极推进组织各类傣医药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2.加强傣医理论及产品的宣传推广。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傣医诊疗科室,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傣医药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傣医药理论及特色诊疗技术和特色健康产品研发,支持各级医疗机构提升傣医药研发服务能力,丰富傣医药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重点依托医疗保健养生体系,遴选推介具有明显功效的医药保健产品、特色诊疗保健技术、特色保健饮食文化等产品及服务。充分发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在傣医药理论教育传承、特色傣医诊疗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发掘傣医药文化资源,培育傣医药文化特色产业,形成傣医药文化产业链和品牌效应,提高傣医药及相关企业、产品(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培育不少于5个能够较好体现傣医药特色的服务企业。


  3.加强傣医药国内外宣传及交流研发。支持州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医疗机构、企业合作开展傣医药理论及创新运用研究,促进与省内外、周边国家相关机构及专家、团队的合作,展现傣医药的价值亮点。利用现代信息互联网技术,构建面向大众的傣医药宣传推广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知名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合作连接,增强平台的覆盖率、关注度。开拓生物医药(傣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提升傣医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与1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研发及推广机构、20名以上知名专家建立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助力提高傣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专栏一:傣医药宣传推广工程主要工作

1.研究设立傣医药宣传日、傣医药国际论坛;

2.重点建设2个傣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3.重点打造20个傣医药健康产品体验及服务;

4.开展“名傣医、师带徒"活动;

5.开展中傣医药特色诊疗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6.提高傣医药学校教育培训水平,加强人才培养;

7.推进傣医药与国内外的交流及研发合作;

8.支持建设傣医药宣传推广平台和新媒体平台;

9.制作傣医药宣传册和宣传视频;

10.促进傣医药制剂产品及服务在医疗保健养生领域的运用。

(二)傣医药龙头企业培引工程




  1.大力支持医药健康产品企业发展。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有力的政策举措。发挥各级政府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的作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创业干事的社会氛围。促进重点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组建创新团队,建设创新联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傣医药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策划、申报、实施省和国家项目,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


  2.通过招商引资,壮大生物医药(傣医药)企业群体。把生物医药(傣医药)作为州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组建专业工作队伍,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生物医药(傣医药)优势挖掘、项目组织策划及宣传推介工作,策划组织一批有吸引力的生物医药(傣医药)招商引资项目,突出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利用政府、专家、企业、协会、会议等各种渠道,加强与外部相关企业、投资人的交流合作对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视推进高新技术生产园区建设,承接招商项目落地,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支持,力争引进10户规模以上医药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


  3.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支持引导州内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专家团队、销售渠道和平台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研究开发利用先进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统筹发改、工信、卫健、商务、科技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兼并收购项目等,推进建设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生产经营基地,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不断做大做强。着重培引一批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加工,医药保健品生产及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和消费使用医药保健品的重点医疗保健、养生、养老、旅游、文化等服务型企业。


  


专栏二:龙头企业培引工程主要工作

1.强化各级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支持依托控股央企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制药企业改革重组,扩大生产规模;

2.着重支持生物技术、农业科技等种植加工、研发生产、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发展;

3.支持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4.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5.着重谋划推进医药保健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区建设;

6.组织策划生物医药(傣医药)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7.支持企业投资发展,积极促进项目实施投产;

8.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组建创新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外交流合作、拓展市场;

9.着重支持一批与傣医药发展密切的医疗保健、养生养老、健康旅游单位和企业的发展;

10.重点培育种植、生产、经营龙头企业。

(三)傣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工程




  1.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立足资源和市场需求,以经典名方、经方验方以及医院制剂为基础,依托知名专家,注重利用基因、细胞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高品质傣医药健康产品研发。突出推进“国际健康产品研发基地"建设。针对周边国家市场需求,推进仿制药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生产批准文号申报和国内外注册登记的相关工作。着重推进橡胶树种子油、跳蚤草、熊胆粉、血竭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依靠砂仁、石斛、肾茶、豆冠等中(傣)药材及生物资源大品种,研发健康新产品,打造多个生物医药(傣医药)子产业。


  2.加强傣药国药准字品种的深度研究和二次开发。鼓励与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对双姜胃痛丸、肾茶等特色傣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对临床基础好、疗效确切的傣百解胶囊、健胃止痛、保肝胶囊、雅叫哈顿散等医疗机构制剂进行增加适应症研究、剂型改造、生产技术工艺及标准提升,支持开发傣医药新产品。促进州傣药产品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和省级药品招标平台。


  3.持续推进药材、中药饮片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做大砂仁、石斛等优势特色药材品种;支持以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及茶叶、兰花、香水莲、橡胶树种子油等特色生物资源为原料,筛选开发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功能日化产品、特色诊疗服务项目、傣药膳、药酒、药茶、健康饮品等健康产品,促进各类健康产品在医疗、保健、养生、养老、旅游领域的销售推广,打造若干品牌产品和旅游产品。


  


专栏三:傣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工程主要工作

1.推进“西双版纳健康产品国际研发中心"建设;

2.突出推进以砂仁、石斛等傣医药及药食同源中药材为主,聘请知名专家、运用新技术,研究开发20个以上高品质健康产品;

3.着重推进傣百解、血竭系列产品、熊胆粉系列产品、铁皮石斛茯苓人参颗粒、橡胶树种子油、雨林芳®抑菌液、傣林®抑菌液、天然橡胶医疗器械产品等健康产品做大做强;

4.推进傣药国药准字品种及院内制剂的二次开发;

5.支持批准临床试验治疗肾功能损伤的中药1类创新药物雅拢牛哈占波(傣肾宁)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6.支持推进仿制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7.支持橡胶树种子油+傣药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实施;

8.推进傣药材及傣药饮片标准研究,培育5个以上中药材大品种;

9.推进傣医特色诊疗服务产品的推广应用;

10.开展品牌打造活动,促进形成若干知名品牌产品。

(四)傣医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依托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傣医药、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及与周边国家具有密切商贸交流等优势,强化科技发展意识,不断完善科技研发条件,推进“中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最佳科技研发地"和“西双版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基地"建设。部署吸引省内外及周边国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科技研发团队,以多种方式入驻西双版纳设立科技研发机构,开展科技研发工作。着重部署推进“西双版纳健康产品国际研发中心"建设,打造生物医药(傣医药)科技研发高地。


  2.注重发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家和省驻西双版纳科研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视提升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等科技研发能力,鼓励州内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创新团队和企业共建傣医药制剂中心、检验检测、临床实验、质量评价等重要研发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研发、检验、检测的能力和水平。支持系统挖掘整理傣医药文献,开展中药材(傣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傣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技术研发。支持州内生物医药(傣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注重运用基因细胞等先进生物技术,研发高品质健康产品。


  3.培引生物医药(傣医药)人才团队。研究出台有吸引力的人才引培政策。鼓励州内单位以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研究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办好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为傣医药产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实用人才;加强与其他相关学校合作,开设相关傣医药专业;以多种方式,培养傣医药传承人、生物医药专业人才、保健营养专业人才、傣医药优秀人才等。培育和支持相关人员申报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着重支持建设一批州生物医药(傣医药)创新团队。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研发的内在动力。引进高层次傣医药人才,同时选送傣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培养引进更多、更好的中傣医药人才。


  


专栏四:傣医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工作

1.推进建设具有特别吸引力的中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科技研发基地;

2.促进发挥国家和省驻州科研机构作用;

3.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研发机构入驻发展,支持推进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勐海分库项目建设;

4.促进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等提升创新研发能力;

5.推进傣医药制剂中心及检验检测、临床实验、质量评价等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6.支持州内科技研发机构、企业等创新研发平台组建创新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7.支持促进滇西大傣医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学院医学院开展傣医药教育、科研、培训,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傣医药实用人才;

8.支持康腊腊、康朗香、林艳芳等老傣医专家建立傣医药传承工作室;

9.研究完善、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

10.持续支持“一带一路"传统医药联盟会举办国际性传统医药会议。

(五)傣医药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1.推进重点道地中药材(傣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良种选育研究工作,引进或培育新的适种药材品种。选择西双版纳种植(养殖)大宗药材、珍稀濒危傣药、药食同源药材具有优势的品种,以阳春砂仁、石斛、肾茶、龙血竭、仙茅、傣百解、跳蚤草、鸡血藤、金毛狗脊等为重点,在适宜区推进建设5个以上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提升一批中药材(傣药材)种子种苗企业。


  2.着力建设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材(傣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发挥景洪“云药之乡"的带动作用,支持种植(养殖)企业研究提升技术水平,发展和推广“林下种植"、“仿原生境种植",着重开展橡胶林下药材种植研究,开发挖掘橡胶林下土地价值。鼓励国内外企业在州内适宜区建设“定制药园",投资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境外合作种植。结合傣医药特点,支持建设一批集观赏、科研、利用为一体的傣药园。支持开展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种植(养殖)加工研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打造原产地地域品牌。


  3.培育打造若干中药材(傣药材)知名大品种。重视研究市场需求,突出发展有优势的中(傣)药材品种、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品种,加强与省内外重点企业的需求对接,与国内外相关科技研发机构、线下线上交易市场的合作,提高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拓展销售市场,组织策划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着力培育阳春砂仁、石斛、肾茶、鸡血藤、金毛狗脊等一批药材大品种,形成若干特色知名健康原料产品。


  


专栏五:傣医药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主要工作

1.以砂仁、石斛、肾茶、沉香等需求量较大中药材品种为主,推进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2.以砂仁、肾茶、跳蚤草、鸡血藤、金毛狗脊等重点发展药材品种为主,选择适宜种植地,推进建设5个以上中(傣)药材繁育基地;

3.支持建设一批集观赏、科研、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傣药园;

4.推进中药资源保护区建设,支持高产量、高品质中药材发展,大力推广中药材“林下种植"、“仿原生境种植";

5.着重支持橡胶林下药材种植研究,充分利用橡胶林下土地资源;

6.支持推进与周边国家合作,建设境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7.促进金毛狗脊、鸡血藤、跳蚤草等具有较大工业生产需求的中(傣)药材品种种植技术研究;

8.吸引州外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中药材原料种植(养殖)基地,合作建设“定制药园";

9.支持橡胶林下砂仁种植,地龙养殖,金银花、白芨、黄精种植,三七种植等项目实施;

10.支持运用新技术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开展技术工艺、质量标准、产品追溯等研究,建设交易市场,打造中药材产品品牌。

(六)傣医药商贸物流体系构建工程




  1.支持在景洪市建设西双版纳健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把中心建设成为包括傣医药宣传、推广、体验,傣药材种植研究,国内外健康产品展示销售,特色诊疗保健服务,特色保健药膳品尝,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商贸交流合作等内容,在国内及周边国家具有较高知名度,集科普宣传、商贸物流服务、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2.支持建设国际药材交易中心等商贸交易平台。协调海关等相关部门,为开展与周边国家贸易合作提供政策支持;着重在景洪、勐腊、勐海中心区、打洛口岸、磨憨周边适宜区建设一批健康产品交易市场及物流仓储基地,吸引国内外商家入驻开展各类经贸活动。支持建设各类商贸交流平台,举办药品、保健品宣传展销活动,拓展国外市场。推进建立药品、保健品产销联盟,发展一批与国内外交流合作的专业化机构,促进西双版纳州成为连接国内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健康产品贸易中心。


  3.创新部署生物医药(傣医药)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交易场所、公共仓储,物流基地、数字化推广交易平台等市场基础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市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研究出台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特殊政策支持,构建公平、公正、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国际商贸物流环境。


  


专栏六:傣医药商贸物流体系构建工程主要工作

1.重视布局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商贸物流业发展;

2.支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商贸繁荣,引进培育销售过亿元商贸服务企业;

3.支持在景洪建设西双版纳健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

4.利用边境口岸溢出作用,建设西双版纳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医疗器械国际交易市场;

5.对接海关及周边国家,增加药材进出口口岸和产品种类,提高通关效率;

6.支持在打洛口岸、关累港、勐龙通道及周边建设健康产品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及现代仓储物流基地;

7.推进鲜药材集散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冷链物流;

8.推进中(傣)药产品进入医保目录;

9.促进商贸物流信息化发展,支持推进健康产品数字化推广交易平台建设;

10.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质量检测、公共仓储、质量可追溯体系。

(七)傣医药保健养生基地建设工程




  1.推进支撑中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的医疗保健平台建设,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与医疗、保健、养生、养老、文化、旅游、运动健身、餐饮服务等重点、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经营、应用生物医药(傣医药)健康产品的重点医疗保健、休闲养生、旅居养老、文化运动基地和新的消费业态,着重建设2个以上国际高端医疗服务中心,推进勐巴拉、勐景来等若干文旅、休闲养生基地成为具有较多傣医药元素的健康旅游基地,为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促进作用。


  2.支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基地,旅居养老基地,旅游小镇,各类庄园等依托各自优势,整合周边资源,引入傣医药健康产品及特色诊疗保健技术,策划推出具有创新亮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健康旅游项目,并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宣传,促进打造若干知名健康旅游项目,为生物医药(傣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培养优质客户群,打造傣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点。


  3.支持依托重点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西双版纳健康旅游项目数字化推广交易平台,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相关互联网大平台合作,将西双版纳州健康旅游项目面向省内外、国内外进行推介销售,为生物医药(傣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引流更多客户资源,促进傣医药产品和服务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专栏七:傣医药保健养生基地建设工程主要工作

1.支持在景洪市建设集傣医药种植展示、科普宣传、饮食文化、科贸交流、养生体验等为一体的大型健康旅游度假区;

2.吸引国内外机构投资,促进建设2个以上具有傣医药特色的国际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3.支持州傣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林艳芳民族医院花园式民族“医康养"临床医疗机构项目实施;

4.支持各类医疗、康复、养生、保健、运动、养老、文旅基地整合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5个健康旅游项目,促进形成一批特色旅游产品;

5.支持建设具有傣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服务的疗养、康养、旅居养老、文体运动、休闲度假等基地、庄园、度假区、健康小镇;

6.支持建设一批健康产品(服务)推广销售的傣医药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7.重点促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文旅基地与傣医药特色服务的融合发展;

8.支持傣医药康体养生旅游综合体项目落地实施;

9.推进共建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勐海分库;

10.支持协同建设健康产品及健康旅游项目数字化推广交易平台。

(八)傣医药国际合作促进工程




  1.支持建立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中介机构和各类科贸服务平台。吸引周边国家科技研发机构、生产经营企业到西双版纳州投资经营,合作发展。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生物医药(傣医药)药材种植、加工,傣药及保健产品研发生产,科贸交流等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


  2.支持州内单位走出去。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傣药及保健产品研发推广区域合作,推进中成药、保健产品、医疗器械国际相互认证平台建设,针对临床效果好、作用机理清晰的制剂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国际化注册,重视以国际化标准构建现代傣药标准生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3.充分发挥自贸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作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构建若干药材、傣药及健康产品商贸交易市场,特色诊疗保健服务体验商城,高端医疗中心,保健食品、功能日化产品、医疗器械等出口商品生产园区。


  


专栏八:傣医药国际合作促进工程主要工作

1.依托西双版纳州自贸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口岸建设,布局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

2.支持生物医药(傣医药)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国际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3.支持州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与周边国家在生物医药(傣医药)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4.支持对接国内及周边国家需求,建设国际商贸物流平台;

5.针对南亚东南亚市场需求,着重推进医疗器械、保健产品、仿制药品的研发生产及工业园区建设;

6.支持吸引周边国家生物医药及非药健康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入驻西双版纳州发展;

7.支持推动中成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国际相互认证平台建设;

8.支持合作开展医药保健品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国际化注册;

9.支持开展中药材跨境合作种植;

10.促进傣医药国际化发展,办好傣医药国际论坛。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重点工作。完善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工作专班的管理机制,强化顶层谋划;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执行落实能力。建立健全产业统计规范,切实反映全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引,创新工作举措,突出重点,着重推进傣医药宣传应用、招商引资引智、龙头企业培引、面向南亚东南亚健康产品国际贸易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及重大项目组织落实。


  (二)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发展氛围。把傣医药作为西双版纳州的一张重要名片进行宣传谋划。促进形成相关部门联动,相关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合力宣扬、开发、应用傣医药的局面。挖掘特色亮点,利用新媒体,讲好傣医药故事,吸引社会公众对傣医药的关注和应用。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与医养康养、商贸、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实施的重大问题,关注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创新改革管理机制。重点针对招商引资、基地园区建设、企业发展、人才团队培引、品牌产品打造、拓展周边国家市场等方面,发挥自治州政策优势,不断完善并实施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在土地、资金、税收、人才激励、口岸进出口政策及环评等相关政府审批事项方面加大统筹协调,突出服务效能,支持产业和企业发展。发挥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支持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积极为重大项目争取省和国家的立项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四)鼓励创新发展,集聚科技动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强化创新发展意识,以构建国内知名、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基地"为目标,实施系列有效工作举措。吸引国内外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入驻开展科技研发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挥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支持各类生物医药(傣医药)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研发交流合作。加强创新人才、研发团队的引进,积极为本土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落实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分配政策。


  (五)深化金融赋能,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各类投资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引导金融资金向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倾斜投入。支持生物医药(傣医药)企业以专利技术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对生物医药(傣医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以上市融资、股权投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债券融资、资产管理等多种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在各类资金支持下,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大企业,实施一批大项目,为支撑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持续增长提供金融支持。


  (六)聚优势挖需求,推进项目开展。针对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的重要领域,凝聚优势、挖掘需求,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大企业的合作探讨,策划组织一批切实可行、具有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吸引投资、以项目引导合作、以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加强项目宣传推广,广泛征集合作伙伴,以委托实施、专项推介、实行揭榜制等多种方式,支持、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七)监督执行落实,加强评估督导。把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列为政府考核重点事项。针对规划实施情况,建立及时跟踪、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制定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清单,定期对州有关部门和各县(市)贯彻执行规划,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情况进行督导。构建重点企业运营和重大项目建设督导服务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运营监测和重点项目建设调度、跟踪和服务,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为规划实施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