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金融世界》2025年第5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5/8/26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关键机构,其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医院运营效率及医疗服务质量。但是,公立医院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探讨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流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资金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凭借建立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提供有效的改进方向,对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公共卫生体系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风险管理
0 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资金管理挑战。医院需要有效管理日益增加的运营成本和投资需求,公立医院受到政府预算和资金分配的限制,这增加了资金管理的复杂性。本研究深入探讨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流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 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是一个涵盖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及监控的综合性流程,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资金能够高效、合理地用于医院的运营和发展。资金筹集是该流程的起点[1],关系到从政府预算拨款、医疗服务收入到捐赠等多种渠道,再到资金分配环节,它要求医院根据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营需求,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额度。在该过程中,医院要考虑各部门的基本运营需求,还需预留资金应对未来的扩展或紧急情况。资金的使用环节则更注重执行和效率,该阶段医院需要按照预算计划将资金投入到具体的医疗项目、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建设或其他运营活动中。其中,资金使用需要灵活应对实际操作中的变化[2],最后一个环节是资金的监控和审计,关系到财务的合规性检查,更重要的是凭借监控来评估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医院不断优化资金管理流程,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在整个流程中,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法规、内部控制、财务透明度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凭借高效的资金管理支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
2 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概述
2.1 资金分配不合理
部分公立医院项目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需求评估,资金不能精确地分配到最需要的领域。部分重要的临床研究或亟须更新的医疗设备,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3],而一些非紧急项目却获得过多的资金,这种分配失衡降低了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运营和服务质量。资金分配的不透明性也是造成不合理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缺乏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公开的财务信息的情况下,资金分配会受到行政干预或个人利益的影响,而不是基于医院的实际需求和优先级。资金分配的不合理性体现在资源的浪费上,也反映了决策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利益冲突。
2.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尽管部分医院获得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资金往往没有被充分利用。低效率的资金使用源于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指南和监督机制。在没有严格的财务控制和跟踪系统的情况下[4],资金在不必要的领域被过度使用,或者在紧急需求上反应不足。一些管理和操作上的烦琐程序也导致了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2.3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部分医院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全面识别和评估机制,如对市场变化、政策调整或资金流动风险的预测和分析不足,这种情况使医院难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影响财务状况的风险因素[5]。部分公立医院在资金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缓解策略。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如审计不足和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增加了财务风险的概率。因此,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3.1 建立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
(1)依据项目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分配资金
在建立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中,依据项目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分配资金是一个关键策略,这种方法要求公立医院在资金分配时,先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它们对医院运营和患者服务的影响。项目的紧急程度可以按照对患者健康的直接影响、治疗的时效性和健康风险来评估。急救设备的更新和关键医疗技术的采购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应被优先考虑。项目的重要性则需要从医院的长期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的角度来考虑,涵盖基础设施的改善、医疗技术的升级以及医疗人员培训等方面。在该过程中,公立医院应建立一个多学科的评估团队,综合考虑医疗、财务和运营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例如,某公立医院新迁址项目考虑到新医院迁址新建,项目资金来源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资金和业主自筹。该项目不仅包括医院的基础建设,还包含了对医疗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升级,以及引入创新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确立项目资金的筹措机制至关重要。考虑到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资金来源应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政府拨款外,该医院可以探索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发起专项债券或利用慈善基金也是筹措资金的有效途径。比如,针对医院迁址新建项目,在资金分配上,该医院建立一个合理且高效的机制是关键。项目资金应当根据项目的优先级、预期效益及风险评估来分配。对于新医院迁址新建项目,资金的主要分配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对于医院迁址新建项目,需要更多关注生态建设和绿色医疗设施的投资;对于医养结合项目,则需注重长期护理和康复设施的建设。通过动态调整资金分配,公立医院能够确保各项目能够根据实际进展和效益进行优化。项目评审和监管机制也不可或缺,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该办公室应该具备跨学科的专业团队,不仅懂得财务管理,还要熟悉医疗服务和建筑工程,并通过定期的项目评审会议和实地考察,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预定计划和质量标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项目管理软件,跟踪项目进度和财务状况,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效率。针对出现的风险,如成本超支、项目延期等,公立医院应该提前规划风险管理策略,建立应急资金池,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支出,还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对项目进行适当的保险覆盖,减轻潜在的财务风险。
(2)制定动态调整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
为了有效应对医疗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情况,公立医院在资金分配中还需制定一个动态调整机制,这种机制允许医院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资金分配和使用。公立医院应建立一个敏捷的财务反应系统,能够快速收集和处理关于医院运营和市场环境的信息,涵盖患者流量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政策调整。公立医院需要设立一个预留资金池,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如突发疾病疫情、重大医疗事故或设备故障,这种预留资金应根据医院的整体财务状况和风险评估来确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使用。动态调整机制还应涵盖定期的财务审查和预算修订流程,凭借定期评估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医院可以及时调整资金分配,适应变化的需求和优先级。基于此,公立医院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其资金,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和灵活地做出反应,保障医院的稳定运营和高质量服务。
3.2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1)优化项目预算编制流程
公立医院在制定预算时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实际运营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计划,涵盖对过往财务数据的详细分析,以及对市场趋势和政策变化的预测。预算编制过程应该具有参与性和透明度,凭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来共同制定预算,这种做法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也增加了各部门对预算计划的认同感。医院还应采用灵活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这些方法能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灵活调整预算。引入先进的预算软件和工具可以帮助医院更高效地制定和管理预算,确保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凭借这样一个优化的预算编制流程,医院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2)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公立医院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财务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凭借财务报告系统和内部审计程序实现,确保所有的资金流动都在预算范围内,并用于批准的项目。对重大的项目支出,公立医院应采用绩效评估机制,评价资金使用的效果和回报,这种评估应该涵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如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公立医院还应建立起反馈机制,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或干预。凭借定期的财务会议和审计反馈,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凭借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医院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报。
3.3 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1)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在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公立医院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是基础工作,该体系的目标是系统地识别影响公立医院财务和运营的各类风险,评估它们的潜在影响,并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公立医院需要凭借广泛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涵盖市场动态、政策变化、技术进步和内部运营流程,来识别风险因素。然后,公立医院应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这些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以便理解哪些风险最需要关注和控制。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以反映外部环境和内部操作的变化,确保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公立医院还应建立跨部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协调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保证不同视角和专业知识的融入,凭借这样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这种体系首先需要从全面识别影响医院运营的各类风险开始。医院面临财务风险,涵盖资金流动性问题、预算超支,或是医疗保险政策变动带来的收入波动,以及运营风险,如医疗设备的故障、关键医疗人员的流失,或是新兴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有服务的影响,在识别这些潜在风险后,医院需要对它们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涵盖判断每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它们对医院财务和运营的潜在影响。财务风险的评估涵盖对医院收入来源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或是评估医院应对资金流动性困难的能力。在运营风险方面,医院需要评估关键设备故障的影响,或是新技术实施对现有服务模式的潜在威胁。在评估了各种风险之后,医院应建立一个优先级体系,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首先被管理和控制,这种优先级的设定基于风险的严重性和管理的紧迫性,这样能够提高医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能够在保障患者服务质量的同时维护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2)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和控制措施
针对每一种主要风险,公立医院应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涵盖风险避免、减轻、转移或接受。公立医院可以凭借购买保险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来转移某些财务风险,或者凭借改进操作流程和提升员工培训来减轻操作风险。重要的是,这些应对措施应与公立医院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相协调,确保风险管理不会妨碍医院的基本使命和服务质量。公立医院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危急情况,比如突发的财务危机或运营中断,应急预案应涵盖明确的应急响应流程、责任分配和沟通计划。为确保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执行,公立医院应定期审查和测试风险应对预案,确保它们能在实际情况中发挥作用,凭借这样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控制措施,公立医院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减轻潜在风险,免受不利影响。
4 结语
当前,公立医院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资金分配的不合理性导致资源浪费和医疗服务效率的降低。缺乏高效的资金使用机制和监督机制,资金使用的效率常常不高,影响了医院对重要医疗项目的投资和发展。再加上,公立医院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缺陷,使得医院在面对财务风险和外部变化时难以有效应对。在此背景下,研究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的优化,可提升医院的财务稳定性和服务质量,还能够增强医院对健康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好服务公众。
参考文献:
[1]周翠娟.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分析[J].首席财务官,2023,19(24):125-127.
[2]陆卫群.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20,14(18):167-168.
[3]孙柏菊.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与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23):179,181.
[4]安波.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公立医院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8(56):74-79.
[5]谭荣健.浅析公立医院三病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17):256-257.
作者简介:李玲(199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资金管理。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