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储运》2025年第3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5/6/5
在国家实施“两票制”“带量采购”政策的背景下[1],本文总结国内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现状和物流运营模式,运用物流能力评估指标评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物流能力(以H公司为例),并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H公司所处医疗器械物流市场的竞争环境,最后提出适用于H公司的物流发展战略及具体发展对策,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前言
医疗器械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人群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增强,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不断扩张,也进一步推动了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的发展。但随着国家深入实施“两票制”“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简化医疗器械的流通环节,压缩医疗器械经营利润空间,也对医疗器械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评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并针对医疗器械物流市场竞争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二、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现状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市场份额超过全球市场三分之一。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市场规模达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近年来,在庞大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医疗器械物流行业迅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国内取得药监主管部门许可的具有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资质的企业共有900家。从业态来看,医疗器械物流主要围绕“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不含IVD设备)、IVD设备及试剂”四大领域发展。医疗器械物流市场自有仓库和租赁仓库两者较为均衡,主要以温控库为主,规模型医疗器械物流企业逐步加强自有运力和购买保温箱等物流投入,且能实现WMS仓储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温湿度监测系统100%覆盖。
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运营模式
当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自建物流仅开展自营业务;二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自建物流并取得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资质,除了开展自营业务外,同步开展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业务;三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委托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医疗器械贮存、运输业务[2]。目前,大多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由于物流能力建设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以委托开展医疗器械贮存、运输业务的经营模式为主[3]。国内医疗器械物流企业大体可划分为:一是以国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上药控股和九州通医药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医疗器械商业流通企业;二是以中集冷云、北京华欣、荣庆物流、上海鸿裕等企业为代表的专业医疗器械物流企业;三是以顺丰、京东、跨越等为代表的社会物流企业。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加强物流能力评估,准确掌握自身物流运营情况,进而发现短板并采取改善措施,助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评估(以H公司为例)
H公司是国内某大型医药集团所属核心医疗器械板块落地于海南的省级公司。H公司现有的海南物流中心,包含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冷冻库等,拥有多台自有运输车辆(含常温车和冷藏车)。物流中心配备温湿度预警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GPS车辆追踪系统及3PL第三方物流协同平台,形成了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物流体系。H公司多年来在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积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物流评估模型(包含结果评估、过程评估、硬件评估、软件评估、运营评估、团队评估、区域一体化评估等七大维度评估合计100个指标)。物流评估模型每个指标满分为5分,总分为500分。运用物流评估模型对H公司的物流能力进行评估,H公司的物流能力得分335分,处于合格的标准。H公司物流能力评估弱项体现在其除海南物流中心外,未设其他分仓,未开展区域一体化管理。另外,存在物流费率较高、三方物流收入低、三方物流利润率较差和订单成本较高、月度作业差错率较高及发货环节作业效率较低等情况,问题根源在于仓库业务量不大造成收入、成本、利润及效率指标表现不理想,且未能有效控制人为差错,仍需加强管理。
五、H公司医疗器械物流竞争环境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H公司医疗器械物流竞争环境分析如下:(一)供方议价能力: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的供方主要是提供物流相关硬件、软件及产品服务,目前市场供应充足,采购渠道较多,故供方议价能力较弱。(二)买方议价能力:医疗器械物流行业的买方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主要关注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买方议价能力较强。(三)潜在进入者威胁:医疗器械物流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两票制”“集中带量采购”及反腐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潜在新进入者望而却步,威胁较小。(四)替代品威胁: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取得相关证照资质且需满足相关行政法规要求,对专业性要求高,因此医疗器械物流替代品威胁较小。(五)行业内竞争程度:近年来新注册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3月底,海南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方式为批发)共有1808家,取得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资质的企业有9家,竞争程度较为激烈。通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H公司所处医疗器械物流竞争市场进行分析,考虑到医疗器械物流企业需严格按照GSP要求运营,物流成本较高,因此H公司的物流战略不适用成本领先战略,应实施集中-差异化相结合的战略。
六、H公司医疗器械物流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得出H公司适用于实施医疗器械物流集中-差异化战略的结论,建议H公司未来采取医疗器械物流发展对策如下:(一)做大传统自有仓储配送业务。H公司物流能力作为H公司流通业务的托底支撑能力,紧随公司商业覆盖范围进行物流服务延伸,在海南省区域内形成点联网通的物流网络体系。H公司物流部门需为公司经营各类产品提供有竞争力的自有物流仓储配送服务。(二)拓展物流平台类业务项目。H公司应积极拓展物流平台类业务项目,引入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医疗器械经销商或终端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以H公司及集团内各兄弟公司共享仓库负责全国备货管理,为厂家及经销商客户提供采购、销售、仓储、物流等服务。(三)引入第三方物流业务。H公司需充分发挥具备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资质的优势,对接现有购销合作的医疗器械厂家及分销商、省内新成立且无自有仓库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海南有增设分仓需求的省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其他需更换物流委托方的现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洽谈承接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等业务。(四)拓展SPD院内物流服务。SPD院内物流服务是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新的业务增长点。H公司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品牌优势,打造SPD院内物流服务标杆,迅速在海南各市县的三级、二级医院推广,并争取作为SPD项目运营商提供医用耗材集配及SPD运营管理等院内物流服务。(五)创新物流产品增值服务。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H公司后续应创新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包括按客户需求盘点、拆零、拼箱、打包、赋码、保价、签返、信息服务等,以及针对不同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全程温控服务、大型设备供货安装维保、临床手术所需物资集包供应及工具调拨返还等差异化服务。(六)打造物流专业化团队。H公司需打造物流专业化团队,提升市场竞争力,包括加强人员在学历、专业、职称资质方面的提升及增加在物流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工作经历的经验积累;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建设物流人才梯队;在关键岗位做好AB角色备份和轮岗管理;储备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专业物流人才[4]。(七)加强物流中心软硬件升级。物流中心的软硬件配置是医疗器械物流企业能力的体现。未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经营产品种类增加、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发展,H公司物流中心软硬件需进行相匹配的升级改造,购置先进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运用先进物流技术,应用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更高效的物流管理。(八)实施物流精益化管理。H公司医疗器械物流的发展除了向外要业务外,也要向内抓管理。可围绕内外部客户提出的需求以及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来实施物流精益化管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助力H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九)探索物流区域一体化管理。随着后续业务的发展,H公司未来预计会成立更多分公司及分仓。因此,H公司可结合业务需要,统筹全省物流资源配置和仓网规划,探索海南区域物流一体化管理。具体由H公司物流团队统一向分/子公司提供专业的标准化物流服务,并以市场化方式结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七、结论
在“两票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面临利润缩减的压力,对医疗器械物流运营要求更高。本文通过以H公司为案例分析,合理评估物流能力,深入分析医疗器械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并制定适应其发展的集中-差异化物流战略,提出九条具体发展对策,旨在助力H公司高质量健康稳定发展,也为其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出处
[1]吴巍.“两票制”下医疗器械行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策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8,23(12):161-165.
[2]袁巧.我国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发展模式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8(23):233.
[3]孙果梅.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企业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3):14-16.
[4]薛雨婷.新时期医疗器械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1):83-84.
[5]金京,张永庆.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2):43-44+54.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