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经济日报》2024年04月26日], 国研网 发布于 2024/4/26


当前,如何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发展中医药产业,要顺应“技术-经济”变化规律,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借力现代科技,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融合,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和绿色化,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

当前,如何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发展中医药产业,要顺应“技术-经济”变化规律,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借力现代科技,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融合,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和绿色化,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

其一,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与原创性技术创新为原动力,有助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融合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多样化应用场景转化,打造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面,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依托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攻关。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始创新的优势,突破技术壁垒,加速与基因组学、循证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AI+药物研发、基因芯片、生物传感等先进技术,加强中药新药研发、经典名方药方的二次开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制等,增强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以创新引领中医药产业价值链重构提升,补齐研发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的短板,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化延伸。拓展中药产品品种剂型和功能形态,延伸至中药日化、食品、药妆、饮料、保健品、添加剂、提取物等大健康产品领域,形成满足各种生活场景需求的产品群。

其二,数字技术创新和数据要素集成,有助于释放加速中医药产业绿色创新的乘数效应。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数据要素会为中医药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新机遇,打通数据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中医药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

具体而言,应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生产制造绿色转型。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精准化探测土壤、遥感监测中药材种植基地,协助药农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中药材加工设备、中药制造及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优化改进中药加工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强节能制药装备的工程化研究,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中医药数字经济。加强智能化健康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和整合共享,发展智慧医院、智慧药房等新业态,拓展中医药跨境电子商务、网上咨询诊疗等新模式,开发智能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辅助诊治、个体化诊疗分子诊断等新兴产品服务。促进中医养生与人工智能医疗的融合,搭建“智慧+”大健康平台,构建覆盖区县、社区、乡镇、村等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养生服务网络。

此外,以海量数据为抓手,探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和中药资源数据库,完善中医药资源区划及动态监测技术方法和体系,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和仿生栽培,采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技术,促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养殖。同时,发展中药特色小镇、中药田园综合体等,促进中药种植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

其三,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支撑,提升面向中医药产业的第一资源保障力。遵从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规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激发全社会、全员、全要素参与全面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鼓励高校设立前沿技术学院和未来产业学院等教育新载体,深化产教融合、产研协同育人,实施项目制培养模式改革,以项目为纽带,实行“双导师”制,引进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担任兼职导师,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研发关键环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深化中医药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在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注重发现和推介中医药领军人才,培育青年拔尖人才。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高科技研发平台,厚植引才、聚才、育才沃土,全方位培育、引进、留住、用好各类优秀人才。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