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新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现代国企研究》2024年第6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4/8/19
战略性新兴产业始终建立在时代前沿科技突破的基础上,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发展形势、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具有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等特点的先进产业。它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升。同时,它代表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已成为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新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始终建立在时代前沿科技突破的基础上,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发展形势、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发[2010]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决定》中把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领域。并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2020年11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指引。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疲软、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各种政治、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科技创新发展遇到瓶颈,不少领域、行业和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在此形势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引导产业快速发展,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力以赴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不我待,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它的产业生态也在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相关领域和行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也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各国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
随着全球经贸分工格局的不断调整,各国加快布局产业新赛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战略新高地。从全球形势看,美国、欧洲等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美国作为超级大国,长期在科技、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确保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美国加快了对未来产业的布局。
2019年2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提出了联邦政府推动新技术发展的政策理念。重点发展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
2020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地位的建议》,提议通过与政府机构、工业界和学术界协作,将基础研究的成果与早期应用相结合,强化未来产业发展。
2021年1月PCAST发布的《未来产业研究所:美国科学与技术领导力的新模式》提出,着力打造未来产业新型研发模式、管理结构和运营机制等,推动美国基础、应用研究和未来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进程。
人们看到,通过一系列前瞻部署,美国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不仅关注新兴科学技术发展,而且重点利用科学技术支持经济、能源、健康等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未来产业交叉融合带来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和积极的正外部性,持续带动上下游产业增长升级。带动教育、医疗、交通和通信等重要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从而巩固美国在未来产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欧盟委员会在2019年发布了《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该报告由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战略论坛专家组拟定,计划提高欧洲六大战略性产业和面向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六大产业包括:互联且清洁的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氢技术及其系统、低碳产业和网络安全,旨在从多渠道协同投资、加强政策扶植和提升研发支撑等,为各产业战略价值链提供政策建议。
与此同时,欧盟成员国也纷纷根据本国产业既有优势和特点,提出差异化的未来产业战略,确定重点发展的领域。
2021年2月,欧盟委员会出台《民用、国防和航天工业协同行动计划》政策文件,勾画了促进欧盟民用、国防和航天工业强大协同发展的具体路线图,启动欧盟无人机技术、基于集成量子加密技术的欧盟天基全球安全通信系统、空间交通管理等旗舰项目,促进技术交叉融合。
另外,欧洲还积极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未来规则。通过投资尖端设备、尖端实验室、未来工业技术平台等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此外,欧盟还特别重视制定和完善未来产业规则,通过对规则话语权的掌控,一方面保护本域内相关产业,另一方面试图领导未来产业。在欧盟委员会出台的《欧洲人工智能》战略中,欧盟提出要率先确立合适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框架,对现有人工智能产品的权责进行规范,深入分析面临的各项挑战,并通过欧洲人工智能联盟出台具体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
德国在2013年提出“工业
总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演进,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已成为主要经济体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从美国、欧盟、德国等主要经济体推出的相关政策看,都是立足本国(地区)的优势领域、产业特色等,围绕量子科学、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空天海洋等从不同方向切入和着力,并使其成为主要国家的共同政策选择。
国有企业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中央企业统计约27%。2023年1—8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增加3.23个百分点。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
另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比重要超过17%。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一批重组整合,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让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出台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支持政策,加快筹设专项基金。要求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布局、上规模、提水平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求中央企业完善政策措施、制度办法,分类梳理研究,建立工作台账,加快推动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要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敢投、敢闯、敢干。为此,我们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的领导。积极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制度和办法。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部署,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分工负责,进一步制定方案、任务明确到位,强化力量配备、资源保障到位,加强督导检查、指导推动到位,确保方案可操作、可落地、可评估、可考核。要立足长远、着眼大局,突出先导性、支柱性,要从科技、产业基础出发,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在产业布局上,坚持战略聚焦、方式灵活、视野开放,及时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趋势。打造世界一流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助推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
三是国有企业要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创新生态。要实现创新要素融通汇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成果互通共享。要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四是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环节,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与水平。强化人才创新激励,中央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优化产业协作模式。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
六是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资金耐心投入,引导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来产业,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要引导社会资金放心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投入。
七是要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中央企业要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不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