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技术融入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路径探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5年第14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5/7/1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承接大多数老年人服务需求的重要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着服务同质化严重、未能充分贴合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供需关系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服务的吸引力,还阻碍了老年人潜在服务需求的充分释放,影响养老服务的整体效能与老年人的福祉满足。数智化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可以为此补足短板,该文重点分析物联网技术、用户画像技术与数字环境技术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建议,探讨数智化赋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希望研究成果为推进养老行业突破模式困局、探索数智技术与养老更好的融合方式提供全新视角,为中国长者过上有温度、有品质的老年生活提供助力。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承接大多数老年人服务需求的重要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着服务同质化严重、未能充分贴合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供需关系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服务的吸引力,还阻碍了老年人潜在服务需求的充分释放,影响养老服务的整体效能与老年人的福祉满足。数智化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可以为此补足短板,该文重点分析物联网技术、用户画像技术与数字环境技术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建议,探讨数智化赋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希望研究成果为推进养老行业突破模式困局、探索数智技术与养老更好的融合方式提供全新视角,为中国长者过上有温度、有品质的老年生活提供助力。

关键词:物联网,用户画像,数字环境,智慧社区,居家养老

随着众多聚焦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平台系统相继构建并投入使用,逐步拓展和深化了社区居家服务的范畴。然而众多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平台相互隔绝且同质化严重,直接造成资源与数据的冗余现象,而缺乏针对老年人和服务人员实际需求的设计研究,导致内容缺乏亮点和创新,很难发挥有效的规模优势,没有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从而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整体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发展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补足短板的机会[1]。基于此,项目组探索了以下几个数智化技术方向,这些方向有望从根本上提升供需匹配的准确性与普适性,从而破解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平台面临的障碍。

1 基于适老设计的无感物联网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传感器与智能设备日益智能化,各层级通信技术所实现的数据传输效率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资源整合方面展现出更为完善的特性。同时,借助数据挖掘与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以下4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将深刻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显著提升养老服务的效能与质量,进而促进并革新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2]

1.1 物联感知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

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聚焦于以下三大方面:体征监测凭借各类传感器与设备,如床垫、毫米波雷达、定位手环等,实现对心率、呼吸频率、睡眠质量的持续监控,紧急情况的实时定位与呼叫,不仅实时反映老人健康状况,还能在异常情况下迅速预警。风险预警关注空巢老人可能遭遇的生活与健康风险,结合自动报警装置与视频监控,确保老人安全;遇突发事件,通过安防系统即时通知子女与社区,实现快速救援;数据分析预测家庭用电、用水、用气量的异常变化,提前发布预警。智能家居系统凭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端边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家庭与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这些技术不仅促进了信息流的快速传递,还增强了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和便捷性,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全面、精准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通过构建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与信息平台,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支撑,联动云管边端,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1.2 物联网各层通信技术提高传输效率

在居家社区养老数智平台的数据传输中,各类通信协议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物联网协议OLAMatter有望进一步提高智慧养老系统所有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另外,5G+智慧养老体系在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数据资源以及智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社村通平台专注于智慧养老系统研发多年,利用先进的软交换呼叫技术和免费硬件设备对接,提供专业的智慧居家养老和物业+养老、智慧康养、民政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智慧管理平台。为了全面整合养老服务领域的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资源,并强化跨部门间关于老年人群体的数据信息共享,我国依托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重要信息系统,系统性地汇聚了老年人社会保障信息、养老服务机构资料、养老从业人员档案等基本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公众需求驱动、政府负责监管、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的全国养老数据资源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高效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水平,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3 云计算与云存储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

云计算与云存储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使得家庭和社区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了充分整合,打通相关数据在不同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间的实时共享问题。云计算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使得大量的养老服务信息和数据可以在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这不仅可以降低硬件设备的投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为养老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云存储技术在保障养老服务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云端平台进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操作,该技术能够有效防范因硬件设备故障、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件所引发的数据丢失风险。云存储不仅提供了高度可靠的数据冗余机制,还确保了数据在面临各种潜在威胁时能够迅速恢复,从而维护了养老服务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养老服务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信息化平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效对接,可以整合和优化配置社区养老资源,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1.4 数据融合分析提升服务精准度

通过数据挖掘深入分析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有价值信息,如需求分析、服务质量评价、用户选择行为等。需求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分析和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例如,可以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从而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服务质量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例如,可以通过对服务使用情况、用户反馈等数据的分析,了解服务的优缺点,为后续的服务优化提供依据。用户选择行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调整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上3个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基于数据挖掘与数据融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

2 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老年用户画像构建

用户画像作为大数据分析工具中重要的应用方向逐渐成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解析能力,能够精准地描绘用户特征,并有效地识别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广泛应用于音乐、电影、商品等多个精准服务领域,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用户画像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展至养老健康与服务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深入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用户画像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预测潜在的健康风险,并推荐合适的健康信息和服务,从而提升用户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1 用户画像探索精准服务

在养老服务领域,用户画像的应用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被广泛应用于养老产品的设计、养老服务需求的精准满足以及养老云服务平台的构建等方面。通过构建详细的用户画像,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用户画像也为养老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平台能够更高效地整合和优化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服务。用户画像在精准服务领域的成熟运用,融合了多种传感器设备,客观全面地采集老年人兴趣偏好相关的各种数据,更全面刻画了老年的兴趣特征,为创新养老产品服务供给模式提供了新思路[3]

2.2 养老服务画像建模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其核心优势在于,该算法能够在缺乏大量用户评分反馈或其他数据的情况下,依然有效地实施推荐[4]。这一特性使得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在系统初建、数据相对稀缺的早期阶段具有尤为突出的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养老服务与音乐电影等商品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这些差异性,简单地将传统推荐系统的策略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养老服务推荐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将养老服务的特征与用户画像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性地应用于养老服务推荐系统中。传统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依据用户兴趣对象的特征,推荐相似产品;其核心在于精确刻画推荐对象的特点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点。养老服务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对象需求等多方面的特征提取与获取,而用户的具体需求与偏好则可通过构建的用户画像来有效捕捉[5]

2.3 基于用户画像的养老服务推荐算法

基于用户画像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结合了用户画像模型与用户评分信息,对传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在养老服务业中,仅凭老年用户的历史评分信息进行预测存在局限性,一方面评分矩阵稀疏性导致偏好提取困难,另一方面老年客户需求具有复杂性,其不仅受到健康状况、居住位置、经济状况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还显著受到短期兴趣和即时需求波动的制约。为克服上述挑战,本团队建议采用基于用户画像增强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6]。该算法的核心在于将详尽的用户画像信息与矩阵分解技术相结合,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综合预测老年用户的评分,以增强对用户偏好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推荐准确性[7]

3 基于社区居家数智平台的老龄友好数字环境技术

以需求为导向,居家养老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日益倾向于依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致力于提供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障及精神慰藉在内的多元化、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旨在全方位、精准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日常需求。通过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模式正逐步实现服务内容的丰富化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环境。结合现代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养老,覆盖老年人的生活各方面,提升其生活质量。

基于用户需求结合位置信息,借鉴高德地图及美团的相关业务功能,创新性地构建社区级老龄友好数字环境,实现社区级养老数字地图,以数字地图为基础,在其上增加适老化和养老数字元素,以地图为载体链接社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为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级综合服务及信息流入口。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养老、就医及助行等,打破传统思维[8]。此外,优化社区设施,打造老年友好生活圈,需整合并增设公园、健身区及休息设施等,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同时,加强无障碍设计,优化照明、监控、扶手及道路等,确保老年人出行安全便捷。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应兼顾各年龄段需求,实现全龄化服务设施布局,避免单一老年住区现象[9]

4 基于数智化技术的智慧养老服务实施路径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养老模式,依托社区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及文化教育等全方位服务。此模式不仅保持了老年人与其原有生活环境的紧密联系,满足了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预示着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社会养老服务的主流趋势[10]。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充分利用数智化关键技术,以需求为引领,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不同老年群体的个体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旨在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区及政府等多方力量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以下产业优化路径,以期加速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

4.1 数智化技术融合拓展养老服务新业态

深入探索数智化技术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且深入应用,我们需充分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旨在推动养老服务的智能化转型、个性化定制与精准化实施,从而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政府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应进一步强化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具体而言,对于养老服务企业,政府需加大财政补贴,以此激励服务提供者积极投身养老服务,并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年龄层次、经济状况及特殊需求等因素,实施细致的分类评估。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服务的快速响应、精准对接与高效执行,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11]。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在于其适老化设计。为在老年人居住地附近提供更高品质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首要任务是深入洞察并精准把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这要求我们聚焦老年人群体的多样性、多元化及多层次特点,围绕其“一站式”服务需求,构建系统化的服务清单。随后,利用数智化工具对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以实现面向个体的精准服务推送。需求分析的精准度越高,养老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越强。此外,老年人的满意度是衡量智慧养老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因此,我们必须将老年人的满意度置于首位,致力于打造真正贴合老年人需求的高质量、高效率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最终,我们将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与健康服务供给紧密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选择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12]

4.2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多元化与精准化

随着健康状况下滑,健康成为老年人关注重点。然而,鉴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差异性,单一化的服务模式无法全面覆盖所有老人的需求。当前多数智能设备产品的用户体验尚待优化,且往往缺乏对老年群体个性化真实需求的深入考量。为应对这一挑战,实现服务的精准匹配与个性化定制,需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洞察并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独特需求[13]

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采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数据,随后运用深度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精细处理与整合,从而显著提升养老服务的精确性和针对性。基于这些详实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康建议,确保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高度契合其实际健康需求。这种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服务模式,不仅增强了服务的科学性,也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内容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确保养老服务的精准有效[14]。此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为传统养老方式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不断完善智能养老服务,如增加紧急救助、居家照护服务的一键式操作功能,以及提升服务调度的效率等,我们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并进一步提高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精准且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旨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

通过上述路径的实施,本文期望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美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和路径[J].人民论坛,202413):24-27.

[2]周橙旻,赵晗肖,徐雪,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国适老智能家居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包装工程,2022432):35-41.

[3]李嘉兴.生命周期视角下移动社交网络老年用户使用行为过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董欣欣.基于供需交易主体画像的养老服务推荐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薛谨,刘永兵.社区老年人群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4):2286-2288.

[6]卜云飞.面向养老服务的推荐方法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余汪洋,陈长洲,王红英.基于用户画像的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精准推送系统构建研究[J].体育科学,2023434):38-48.

[8]宋雪.北京市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9]肖琛嫦,张艳,雷霞,等.老年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2379):91-93.

[10]赵静雅.石家庄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3.

[11]吴颖,邢慧洁,刘建云,等.我国医养结合标准化现状及建议[J].中国标准化,20224):79-84.

[12]张玉琼,许琳.需求侧研究:老年人对智能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西安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647):43-52.

[13]傅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养结合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0.

[14]邓梦婕.城市老年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0.

第一作者简介:李百合(1983-),女,硕士,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养老。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