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中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策略

[《经济师》2025年第4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5/6/10


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耐心资本的培育,对于促进我国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国有资本研究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中现存问题,包括资本布局与新兴产业适配性、投资运营机制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资本融合与新兴产业生态构建困难的问题,随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中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提出了一些策略。

摘要: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耐心资本的培育,对于促进我国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国有资本研究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中现存问题,包括资本布局与新兴产业适配性、投资运营机制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资本融合与新兴产业生态构建困难的问题,随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中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问题,策略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运营领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少数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目前,已有超过70家中央企业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利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对新一代信息网络、物联网、集成电路、煤炭清洁转化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及关键领域进行探索,其中一些企业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运营效率,国有企业应根据这些产业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国有资本研究背景

(一)耐心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耐心资本是资本的拟人化表达,是一种具有长期投资视野、能够承受较高风险且不追求短期快速回报的资本形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具有技术创新活跃、发展前景不确定性较大、前期投入高且回报周期长等特点[1]。传统的逐利资本可能因短期无法获利而撤资,而耐心资本则愿意陪伴产业走过一段艰难的成长阶段。国有资本是耐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国有资本的投资目标不完全受短期财务指标的约束。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更关注产业的战略意义和长远发展,如对高端芯片制造产业的投资,即使短期内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竞争压力,国有资本仍可持续投入以保障国家在这一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国有资本有强大的资源后盾。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协调等多种方式保障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稳定投入,使其在面对风险时更具韧性。

(二)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核心,涉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这些领域的创新成果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开拓新的市场需求,改变传统的产业竞争格局。与此同时,国有资本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环节。国有资本可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投资,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例如在量子通信领域,国有资本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同时投资建设量子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加快了这一新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现存问题

(一)资本布局与新兴产业适配性问题

一方面,国有资本长期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这些行业虽然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现金流,但其增长潜力有限。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国有资本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国有资本投入不足,导致这些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上缺乏整体规划和战略眼光。在全国范围内,部分城市的国有企业在投资新兴产业时存在跟风现象,没有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进行合理布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较高的政策推动力和市场需求,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在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可能忽视了本地在零部件供应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配套条件不足。尽管北京在新能源汽车政策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但由于本地零部件供应和技术研发的配套条件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投资运营机制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决策机制复杂,审批环节众多。在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时,这种冗长的决策流程往往导致错失良机[2]。对于一些时效性强、技术迭代快的新兴产业项目,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某些创新项目,需要快速做出投资决策。然而,国企内部多层级的审批和繁琐的手续,使得从项目立项到资金到位的时间过长。这严重影响了国有资本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效率,并且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现有的国资国企激励机制未能有效激发员工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运营的积极性。在新兴产业投资中,由于风险较高、不确定性因素多,需要投资人员具备创新精神和敢于冒险的品质。但目前的激励措施多以传统产业的业绩指标为考核标准,对于新兴产业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长期培育和短期亏损等情况考虑不足,这使得员工在参与新兴产业项目时,更倾向于保守决策,不利于发现和培育有潜力的新兴产业项目。

(三)资本融合与新兴产业生态构建困难问题

国有资本在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合作存在困难。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多种资本形态的共同参与,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但是,国有资本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管理要求,在与社会资本融合过程中,两者在投资理念、决策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国有资本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也存在不足。普天集团曾经是中国邮电工业的重要企业,但在信息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相比华为等民营企业,普天集团在产业链的整合和创新发展方面逐渐落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其未能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通信产业领域的产业链整合优势,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在新能源产业中,如果没有很好地打通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和销售的产业链环节,会影响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质量,也不利于国有资本发挥在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中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策略

(一)以耐心资本理念优化投资布局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中,国有资本应秉持耐心资本的理念。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技术等,往往具有技术迭代快、市场培育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等特点。以宁波市属国企为例,在投资新兴产业项目时,不能仅关注短期的财务回报,而要将眼光放长远,认识到这些产业在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3]。国有资本需要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区域优势进行精准布局。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城市有不同的产业特色。对于宁波而言,可利用其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与此同时,可以重点关注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领域。通过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分析,国有资本能够提前布局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细分方向,将资本投向那些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的领域。比如,在海洋新兴产业中,投资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生物制药等前沿项目,助力宁波打造具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创新投资运营机制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

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当前,一些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流程冗长,导致错失投资新兴产业的最佳时机。对此,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城市国企的经验,设立专门针对新兴产业投资的快速决策通道。对于符合区域产业战略规划、技术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决策时间。与此同时,引入外部专家团队,包括产业技术专家、市场分析专家等,参与投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除此之外,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相适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在新兴产业投资中,由于其风险和不确定性高,传统的以短期财务指标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再适用。国资国企应将长期战略目标实现、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带动效应等纳入考核体系。例如,对于参与新兴产业投资的团队和员工,如果成功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企业,或者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有突出贡献,应给予丰厚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职业晋升机会等。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新兴产业投资运营中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三)强化资本协同与产业链整合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需要多种资本共同参与。国有资本要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模式下,国有资本可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通过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公司治理安排等,实现双方在投资决策、资源共享、风险分担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为新兴产业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多元化的资源支持。并且,国有资本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产业链整合的关键作用[4]。在新能源产业中,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原材料供应商、电池制造企业、整车组装企业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利用国有资本的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信息共享和市场协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链层面的形成和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过这种产业链整合,国有资本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增值,还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

四、结语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策略至关重要。以耐心资本理念为指引,国有资本能够摆脱短期利益的束缚,精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是国有资本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节奏的关键,通过简化决策流程和完善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投资效率和激发创新活力。今后,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资本需要持续关注新兴产业趋势,灵活调整投资策略。进一步深化与社会资本的融合模式,探索更高效的产业链整合路径,将成为国有资本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武超,王立凤.国投集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策略与管控模式[J].商业会计,202209):26-30.

[2]赵尔军.借鉴上海经验推进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走深走实[J].上海国资,202202):97-100.

[3]顾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核心功能要点分析[J].上海国资,202201):96-100.

[4]辛佳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转型发展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19):98-99.

作者简介:叶旬(1991—),女,汉族,安徽怀宁人,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国资基金、投资管理。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