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数智赋能助推智慧博物馆建设

[《中国电信业》2024年第6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4/8/26


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见证,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博物馆是珍藏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重要公共文化机构。近年来,中国联通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索数智技术与文博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丰富数字产品矩阵,研发智慧博物馆建设系列解决方案,助力博物馆研究、保护、管理、服务、传播,厚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信与历史底气。

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见证,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博物馆是珍藏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重要公共文化机构。近年来,中国联通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索数智技术与文博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丰富数字产品矩阵,研发智慧博物馆建设系列解决方案,助力博物馆研究、保护、管理、服务、传播,厚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信与历史底气。

凝聚智慧保护之力助推文化赓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珍稀的文物瑰宝、饱经沧桑的文化遗址、汗牛充栋的文献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把文物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才能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中国联通携手首都博物馆共同成立“5G+智慧博物馆联合实验室”,建设文物修复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前后端技术实现文物数据的可控流动,提升了文物修复工作的流程标准化和管理自动化程度,保证了修复质量,便于后期追踪与评估。同时,文物修复的数字档案也为专业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案例。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中的青花罐、高足碗、外销瓷等文物,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在中国联通研发的“5G+AR文物修复助手”的帮助下,重新焕发昔日光彩。“5G+文物修复助手”基于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移动网络,融合AR前沿技术能力,帮助文物专家远程实时指导本地文物修复师开展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修复手艺的传承。

一线牵一城,一城汇一线。北京中轴线,听过钟鼓楼的晨钟暮鼓,见过故宫的红墙飞雪,历经700多年风云变幻,是首都的历史文化金名片。中国联通采用数字孪生建模技术,打造北京中轴线可视化监测系统,通过与消防智慧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文物本体病害监测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对中轴线文物的分析监测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环境数据、生物监测数据等数据的预警监测,为文物建筑的病害监测、开展预防性保护、政府监管提供辅助决策依据,让“古都之脊”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暴露于室外的不可移动文物,更易受到自然气候、地理变迁的影响,给文物保护带来不小挑战。针对浙江衢州龙游县古塔及牌坊地处偏远、人工巡查难度大的问题,中国联通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龙游县古塔及牌坊沉降监测数智化平台,建立龙游县文物沉降数据模型,将原有的线下古塔牌坊沉降勘测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对文物防沉降信息进行高效监测,为相关文物提供事前保护,使文物保护的数字治理工作走在了前列。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文化中,积极用世的儒者风范、穷达皆观照天下的气节操守、匡时济俗的淑世情怀浸润古今。中国联通基于大数据等技术,聚合国内博物馆文物、文献、遗址等数字资源,打造三苏文化主题、共建共享、数智相融的大数据库,为三苏文化研究、解读、传承及建设苏学研究新高地提供数据支撑。

汇聚智慧管理之智护航文化薪火相传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全国各个博物馆的管理手段、方法、模式日新月异,推动文博行业迈入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新阶段。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的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既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又可以提升博物馆整体运行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博物馆各项事业良性发展。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联通承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信息化咨询项目,通过广泛调研、方案论证、驻场服务,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规划和设计、项目全过程咨询及项目管理工作,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通信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文明肇始,大河之南;文化绵延,在兹尤盛。从仰韶文化到二里头遗址,再到中华文明达到历史巅峰的唐宋,河南是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物质和精神坐标。中国联通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智慧文博综合信息化平台,集成了5G、大数据、物联网、高清音视频监控、智能图像分析、VRARMR等技术,为打造“5G智慧博物院”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综合监管的整体智慧管理,为传承、光大中原文化贡献联通力量。

夏日,南京博物院里游人如织,寻古问今,共同感受“虎踞龙盘今胜昔”。中国联通积极参与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基础设备提升项目建设,升级展览大屏,通过先进网络技术实现4K高清影像展播,更新交流配电系统及UPS电池组,保障日常用电特别是文物库房、特装展等敏感区域的供电安全,压降运营管理风险,助力文物平安工程建设。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维新志士谭嗣同的绝笔诗气势磅礴,读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感受到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中国联通运用5GVR、热成像等技术,在谭嗣同纪念馆建设集消防安全、视频监控、安保巡更、一键报警和图形图像于一体的数字化采集平台,实现了谭嗣同故居、谭嗣同墓、谭嗣同祠三位一体全方位、全天候安保监管,护佑浩然正气永留世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中国联通为上海天文馆量身打造的上海天文馆数字孪生平台,打通场馆客流、展项、安防、消防、环境、能耗等12个大系统,融汇贯通场馆人流、车流、能耗、环境等历史和实时数据,不仅能够实时掌握分析人流、车流、客流情况,提升游览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耗,还能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深化数据治理,提升场馆运维能力和管理效率。

集聚智慧服务之功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展厅虚拟漫游、文物3D建模、4K高清讲解、H5游戏互动体验……如今,用好用活博物馆资源,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广大游客在文博课堂里汲取文化养分,成为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给湖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国联通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联合创新打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元宇宙数字展馆,利用“互联网+”平台,运用ARVR等新技术,改变红色景点单一的静态展陈模式,深挖文物和版面背面的故事,给观众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生动的信息内容,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参观,使游客可以在互动参与中近距离触摸红色历史。

杭州长河历史文化街区是革命的沃土和红色的摇篮,曾涌现出一大批农民革命志士。中国联通运用3D渲染和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坤记理发店、上海火车站、中共六大等革命历史场景,采用裸眼3D和数字人技术,重现长河的革命历史,还原来耀先等革命先烈的虚拟形象,生动化、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长河的辉煌历程,让参观者和革命先烈可以在同一个革命历史场景进行跨越时空的交互,营造高度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学习氛围。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木版年画刻工精良、绘制细腻、色彩明快、形象生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中国联通联手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打造全国首个“5G+非遗博物馆”,采用更生动、鲜活以及更“潮”的语言,对年画里的非遗文化进行“时尚”传播,让杨柳青木版年画从纸上“飞”入大众日常生活。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在这座寓意“太平安宁”的城市博物馆,中国联通将体感互动技术引入其中。观众们通过穿戴特定的感应设备,与历史文物进行“亲密接触”,通过手势、动作等自然交互方式,深入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传承的吸引力。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以智慧博物馆建设为抓手,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数智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联通力量。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