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十四五”新兴产业崛起:占比跃升至近四分之一
[《河北经济日报》2025年11月03日], 国研网 发布于 2025/11/3
10月29日,记者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河北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不足五分之一增加到目前的近四分之一。
“‘十四五’期间,我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段占东介绍,今年1至9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就达到了24.6%,创新驱动力更加强劲。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新兴产业腾飞注入了源头活水。近年来,河北围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完善了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我省先后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1+3”、电子信息产业“1+5+5”、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北斗卫星规模应用等政策文件,制定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条等举措,全面提升了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新兴产业壮大的钢筋铁骨。河北组织实施了“986”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集群规模实现新突破,目前石家庄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及保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集群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从行业看,“创新药”实现突破,石药集团普卢格列汀片、轩竹生物吡洛西利片等一批创新药成功获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速,已形成以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电力电子、新型显示、算力与数据中心为主的行业格局。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等一批新动力源加快培育。
只有真金白银投入,才能点燃创新“主引擎”。“十四五”期间,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今年则有望突破千亿元,为创新成果涌现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全省创新平台布局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分中心、雄安分中心加快建设,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年底将全部投运,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石药集团、英利集团、燕山大学等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384家和990家,这些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技术像“超级接口”把我省存量产业一并拉入到高速赛道。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创造新的增长点,而且还能有效带动传统行业提质升级和效率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今年,为充分发挥河北工业大省、场景丰富、算力充沛等优势,我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重点在钢铁、化工、汽车制造、新能源、农业、教育、医疗健康、商贸物流等行业开展创新场景应用,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北连续两年以创新思维和开放理念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面向全国举办空天信息创新技术、机器人、智能网联技术等大赛,搭建技术+资本+项目的对接平台,一批项目正在河北及雄安落地。”段占东说,全省创新生态越来越优,企业、高校、院所以及社会各界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创新创业发展之中。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